首页

宋史-白话版宋史:目录

上一节:虞允文传

下一节:叶颙传

汪澈传 白话

汪澈字明远,他家从新安迁居饶州浮梁。汪澈考中进士后,被授职为衡州、沅州教授。由于万俟..的推荐,他被任命为秘书正字、校书郎。轮到他进宫回答皇上的提问,汪澈请求皇上令帅臣、监司、侍从、台谏各自推举将帅,高宗认为很好,按他的意见办了。汪澈拜官监察御史,提为殿中侍御史,皇上特别赐给他一匹带鞍的马。当时与少数民族结盟友好很多年了,边防的警戒慢慢松弛,汪澈向皇上陈述了养民养兵、自我治理、预备战事的意见,其奏章累积达数千字。

  显仁皇后的攒宫(帝王暂殡之所)完工,议事者想扩大攒宫面积,士庶的家坟在二十里以内的都要迁走,命令汪澈巡视负责。汪澈回宫后奏道“:昭慈、徽宗、显肃、懿节四座陵墓过去占地百步,已达数十年之久,今天为何要兴师动众扩大陵墓面积?汉代长乐、未央二宫夹着木雩里疾墓,未曾把它迁走。国家朝廷的宫陵仪礼制度规定,在被封的领地内,不许挖开旧墓合葬,愿意迁出旧墓的人听其自便,其意义深远啊。”高宗顿悟,令一切照旧。

  叶义问出使金国回朝,对敌人侵边的计谋颇有了解,汪澈说:“平时没有做好准备,事情发生后仓卒应付,靖康之祸可作为借鉴。今天将骄兵惰,应加强检阅,使他们有战斗的信心。文武官员务必选出有实际才能的人充任,不必拘限于资格。”汪澈拜官侍御史。左相汤思退有负众望,汪澈同殿中侍御史陈俊卿弹劾罢免他,又论述镇江大将刘宝的十条罪状,皇上诏令夺取他的权力,让他主管一祠观。

  绍兴三十一年(1161),上元节的前一天,风雷雨雪交替出现,汪澈说《春秋》载鲁隐公时天上雷鸣电闪,又雨雪交加,孔子认为八天内还有大变化,便仔细地记下来了。今天一夕之间二种异象交替发生,这是阴盛的征兆,大概是指金人要南侵。现在荆、襄二州没有统督,江海缺乏防备抵御力量,汪澈于是陈述了修明朝政、抵御外敌的十二件事。殿帅杨存中久握兵权,在宫中勾结宦官,王十朋、陈俊卿等相继论述他的罪行,高宗想庇护他让他离朝,汪澈与陈俊卿一起上奏,杨存中才被罢职。

  正遇金使高景山来寻找挑衅的事端,汪澈说:“天下的形势,谁强谁弱是不能确定的,在于我们充分掌握好时机。陛下屈己讲和,厚赠钱币、丝织品,他们口出恶言,来挑衅我国。希望陛下盛气凛然做出英明的决定,增加兵力严加防备,布告中外人民,将可看到上下一心,人民的信心百倍增加。”汪澈拜官御史中丞。

  不久皇上派骑兵统帅成闵以所属三万人驻屯于荆、襄二州,以汪澈为湖北、京西宣谕使,诏令所有有关官吏是否有才能、百姓的好坏的情况全部报告上来。汪澈经过九江,王炎见他谈论边防之事,很有见地,召他为属官,让他随同到襄阳安抚诸军。鄂帅田师中年老又胆小,汪澈立即奏请换下他。当时想放弃襄阳守荆南,汪澈奏道:“襄阳的地理位置很重要,是荆楚的门户,不可以放弃。”敌将刘萼拥兵十万,扬言要取荆南,又想分兵从光、黄二州直捣武昌。朝廷认为敌人过去从这里进入江南,令吴拱严守武昌津渡。吴拱将要率兵回鄂,汪澈听说后,立即写信制止吴拱,而自己发鄂州的余兵戍守黄州,使吴拱留在襄阳。敌人的骑兵突然来到樊城,吴拱与他们大战于汉水之上,敌军败逃。当时唐、邓、陈、蔡、汝、颍相继归职方官统管。不久,金主完颜亮死,汪澈乞求出兵淮甸,与荆、襄二州的军队夹击金国败回的军队。未得到回音,而金新即位的君主罢兵求和,皇上召汪澈进宫为参知政事,与宰相陈康伯一同辅佐孝宗。

  孝宗即位,锐意恢复国土,首先用张浚出使江、淮,汪澈参与督军荆、襄,将分路进讨敌军。赵扌尊守唐州,王宣守邓州,招皇甫倜守蔡州。襄、汉土地肥沃,荆棘丛生,汪澈请求按照过去的长渠修筑堤堰,招募闲民和被淘汰的多余的士兵一起耕种,划分为三十八屯,给种子与牛,给庐舍,每年可收谷子七十万余斛,百姓偿还了种子,私下还有些余粮,官府用钱买来,对襄、汉的经营初见成效。

  隆兴元年(1163年),汪澈进宫奏言,回到武昌,而张浚定下时间准备大举进伐敌人,皇上诏令汪澈派军接应。汪澈以意见不合,乞求皇上令张浚一起兼管荆、襄二州。谏议大夫王大宝说汪澈“没有制敌取胜的策略,皇甫倜结忠义之士组织山寨,扼守敌人的要冲,汪澈不能节制,坐视孤军陷入敌人的计谋。赵扌尊派一千五百人救方城,失败后逃散士兵五百多人,汪澈漫不经心不予过问,乞求罢黜他。”汪澈也请求管理一祠观,皇上令他拜官资政殿学士、提举洞霄宫。王大宝再次上疏,汪澈失去职位,仍享有祠禄。

  第二年,汪澈为建康府知府,不久拜官枢密使。在这个位子上二年后,他以观文殿学士之位管理洞霄宫,不久为鄂州知州兼安抚使。孝宗问访边境之事,汪澈奏道:“向来我们有唐、邓二州为藩篱,又有皇甫倜控扼陈、蔡二州,敌人不敢窥视襄阳。现已失去了两郡,皇甫倜又内迁,敌人屯兵新野,与我相距仅百里之遥,我已命赵扌尊、王宣筑城储粮,分别备在要害之处,以便待敌。至于什么时候金人南侵,难以预料。”孝宗认为很对。当时议事者想废去江州的军队,汪澈说不行。汪澈为宁国府知府,皇上改任他为福州、福建安抚使,汪澈又请求管理一祠观。不久,汪澈退休,去世,终年六十三岁。皇上赠给他金紫光禄大夫之职,谥号“庄敏”。

  汪澈为殿中侍御史时,推荐陈俊卿、王十朋、陈之茂为台谏官,高宗说“:他们都是名士,依次选用他们。”汪澈在枢密院府时,孝宗秘求人才,汪澈推荐了一百一十八人。他曾上奏说“:我出身低微而被提拔重用,所以报效国家只有无私奉献而不欺瞒君主。”他自己奉行清静、俭约,即使显贵了还像平时一样。汪澈著有文集二十卷、奏议二十卷。

上一节:虞允文传

下一节:叶颙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