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周书-白话版周书:目录

上一节:颜之仪传

下一节:王褒传

乐运传 白话

乐运字承业,南阳縮阳人,是晋朝尚书令乐广的八世孙。

  祖父乐文素,曾任齐国的南郡守。

  父亲乐均,曾任梁国的义阳郡守。

  乐运自小好学,博览经史,而不拘泥于辞章之学。

  十五岁时江陵被平定,乐运按惯例迁往长安。

  他的亲属大多被入官为奴,乐运常年为人当雇工,将亲属一一赎出。

  侍奉母亲和守寡的嫂嫂十分恭谨。

  因此以孝顺仁义出名。

  曾任梁国都官郎的琅笽人王澄很称赞他,将他的事迹编写成《孝义传》。

  乐运为人正直,不曾逢迎他人。

  天和初年,乐运从家中被起用为夏州总管府仓曹参军,转任柱国府记室参军。

  不久被临淄公唐瑾推荐为露门学士。

  前后曾多次冒犯尊严,直言规劝高祖,意见多被采纳。

  建德二年(573),任万年县丞。

  抑制豪族势力,号称刚强正直。

  高祖嘉许他,特地允许将他记名于宫门之外,凡有事不便于公开奏报的,无论大小,可以直接入宫上奏。

  高祖曾驾幸同州,召乐运赶赴住处。

  乐运到后,高祖对他说:“你见过太子吗?”乐运说:“我来的时候曾向他辞别。”高祖又问:“你看太子是怎样一个人?”乐运答:“平常人。”当时齐王宇文宪以下,都在皇帝身边。

  高祖回头对宇文宪等人说:“百官都逢迎我,他们都说太子聪明颖悟,只有乐运说他是平常人,正验证了乐运的忠诚正直。”于是又问乐运有关平常人的情况。

  乐运回答说:“班固认为齐桓公是平常人,管仲辅佐他,可以称霸,竖貂辅佐他则发生动乱。

  这就是说,可使平常人做好事,也可使他干坏事。”高祖说:“我明白了。”于是认真选派太子属官,用来纠正和辅佐他。

  将乐运破格提拔为京兆郡丞。

  太子听说这件事,心中很不高兴。

  后来高祖驾崩,宣帝继位。

  安葬完毕,诏命天下,因公除去丧服。

  皇帝和六宫简单商议之后,就除去丧服。

  乐运上疏说:“三年守丧,从天子做起,直到百姓。

  先王所定礼制,怎么能够违背呢?按照礼制,天子应七月而葬,以等待天下人前来吊唁。

  如今葬期已经仓促,事毕就除去丧服,一国之内,还有尚未赶来吊唁的人;邻国的使者也还有尚未到达的。

  如果以丧服接受吊唁,则不可除去丧服;如果穿着朝服去接待使者,不知出于何种礼制?行为没有根据,愚臣私下认为不妥当。”上奏以后,皇帝不采纳他的意见。

  从此朝政不再整治,又多次实行赦免宽恕。

  乐运又上疏说:“我见《周官》上说:‘国君经过市场,就会赦免罪犯。’这是说市场是贸易生利之处,君子没有理由就不会去游览。

  如果去市场游览,那就会用小恩小惠去取悦于人。

  《尚书》说:‘因过失而造成灾祸,可宽恕罪人。’这是说因过失造成灾害,罪过虽大,可以慢慢赦免。

  《吕刑》说:‘在五种刑法中有难以量刑的,可以赦免。’这是说难以量刑的可以处罚,难以处罚的可以赦免。

  《论语》说:‘赦免小的过失,举拔贤能之人。’微臣查寻经典,没有发现罪无轻重、天下大赦的文字。

  到了如今这样的乱世,不效法古人,就无法治理天下,也找不到什么准则。

  所以管仲说:‘被赦免的,好比给奔马套上辔头。

  不赦免的,好比用磨刀石磨掉他的痈疮。’又说:‘滥施恩惠,就会成为百姓的仇敌。

  以法治国,才会成为百姓的父母。’吴汉临死之际,还说‘只希望放弃大赦’。

  王符的论著,也说‘大赦不适用于清明之世’。

  难道可以多次施行非同寻常的恩惠,使得奸佞之徒更加肆无忌惮?”皇帝对此也不采纳,更加昏庸暴虐。

  乐运于是用车把棺材运到朝廷大堂,以示必死,指出皇帝的八种过失。

  第一,内史御正,职责在于辅佐谐和,都必须参与朝政,共同治理天下。

  近来无论事情大小,皇上多独自决定。

  尧、舜均为至圣之君,尚且依靠大臣辅佐,皇上还没有成为圣明君主,岂能一切皆随自己的心意?凡是刑罚赏封,以及军国大事,请与诸位大臣共同商议。

  第二,在宫内荒淫于女色,古人对此曾有严厉告诫。

  皇上初登御座,德行惠政尚未泽被四方,却先要搜罗天下美女,用来充实后宫;又诏命仪同以上家中少女,不许随便出嫁。

  官民同怨,声满朝野。

  请将皇上尚未宠幸的姬妾放还本族,不要再禁止少女出嫁。

  第三,天子未明起床,日落忘食,还担心政事处理不完,延搁要务。

  近来皇上一入后宫,就数日不出。

  重要的奏章,大多靠宦官传递。

  传言失实,是非可惧。

  事情出于宦官,是亡国的征兆。

  请以高祖为榜样,在后宫以外听取政事。

  第四,以变化来代替常理,是执政的最大忌讳。

  严刑酷罚,不是治理天下的必由之道。

  如果处罚没有固定的律令,则天下人都感到恐惧;如果执政没有稳定的法则,则老百姓会无所适从。

  哪里有取消严刑的诏令颁布不到半年,便急忙改动,比原来的律令更加严酷的?政令变化无常,以致于这样。

  如今宿卫之官,有一夜不来值班的,就要被除名;因此而逃跑的,家产都要抄没。

  这是大逆之罪,与十杖同等。

  虽然法令愈加严厉,但恐怕人心会愈加散乱。

  一个人心散,或许还可以制止,如果天下人心全都散乱,那将怎么办?秦国法网严密而国家灭亡,汉朝法令宽松却国运长久。

  请遵行轻法,并依据国家大法。

  这样,亿万百姓就知道如何做事了。

  第五,高祖弃去浮华,崇尚质朴,原想将这个原则流传万世。

  皇上朝夕接受庭训,亲身仰承圣旨。

  谁知高祖驾崩不到一年,皇上就急急忙忙穷奢极欲,务求浮丽。

  完成父亲的志向,难道有这样的道理吗?营造宫室的制度,请务必遵从低下、节俭的原则。

  凡雕刻彩饰,请一律停止。

  第六,京师的百姓,徭役赋税比较繁重。

  务必是军队和国家的大事,百姓才不敢害怕劳苦。

  怎么能允许朝夕征派,只为杂戏幻术之用,百姓从事劳役,也只是为了歌舞角抵?各种征派劳役无休无止,耗尽了财力人力,各行各业相望,百姓无法生活。

  凡是此类无益之事,请一律停止。

  第七,近来见有诏命,凡上奏有写错字的,就被惩处。

  假设有忠直之士,想陈明对政事的看法,但文字非其所长,又不敢假手于人,倘若稍有错误,就将处以重刑。

  冒犯皇帝的尊严,其事本不容易,人们害怕诏命处死,能不慎重从事,密而不宣吗?皇上纵然不能采纳诽谤之言,也不宜杜绝上书言事之路。

  请停止这道诏命,则天下人倍感幸运。

  第八,从前桑谷生于朝堂,殷王因此而得福。

  如今天象示警,这也是大周勃兴的祥兆。

  皇上虽然减少膳食,撤去乐器,但还未能完全消除被指责的理由。

  微臣衷心希望陛下听取善道,施行德政,化解百姓的怨恨,自认天下的罪过,则天象的变异可以消失,王朝大业方能巩固。

  陛下如果不改变这八件事,微臣可目睹大周庙祀无以为继。

  皇帝大怒,准备杀掉乐运。

  内史元岩欺骗皇帝道:“乐运知道上书必死,因此不顾性命,想博得身后之名。

  陛下如果杀他,反而成全了他的名望。”皇帝认为他的话说得对,乐运因此而免死。

  第二天,皇帝有所感而觉悟。

  召见乐运,对他说:“我昨夜考虑你的上奏,的确是忠臣。

  先帝英明,无所不知,你仍多次规劝。

  我昏庸愚昧,你还能这样。”于是赏他御食。

  朝中公卿,当初见皇帝大怒,都为乐运担心。

  后来看到乐运被原谅,都互相庆贺,认为乐运侥幸免于虎口。

  内史郑译曾以私事托付乐运而未被允许,因此心中忌恨。

  等到隋文帝担任丞相,郑译担任长史,就把乐运降为广州氵蚩阳令。

  开皇五年(585),转任毛州高唐令。

  乐运接连任两县县令,都有声望政绩。

  他常常希望当一名谏官,可以从容婉言规劝。

  可是因为揭发他人的过错而不徇情面,遭人排挤,不被任用。

  就发奋努力,抄录夏、殷以来谏诤之事,汇集成一部书,共六百三十九条,分四十一卷,名叫《谏苑》。

  将此书上奏。

  隋文帝看后表示称赞。

上一节:颜之仪传

下一节:王褒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