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节:第八章-许麋孙简伊秦传
下一节:第十章-刘彭廖李刘魏杨传
董和字幼宰,是南郡枝江人,祖辈原本是巴郡江州人。汉朝末年,董和率领家族西迁,益州牧刘璋任命他为牛鞸县、江原县县长、成都县县令。蜀地殷实富足,当地的风俗崇尚奢侈,经商的人家穿的如同王侯,饮食非常奢华,遇到婚礼丧葬之事,都倾尽家财。董和亲自以节俭为表率,穿着朴素,饮食节俭,防止自己的行为有逾越身份的地方,处处以符合礼制为行为准则,于是当地的风俗都有良好的转变,大家都心存畏惧而不敢违犯。但县中的豪强因害怕董和的严厉法度,劝说刘璋将董和调任为巴东属国的都尉。当地的官吏老弱百姓互相扶持着请求留下的有数千人,刘璋允许他留任两年,然后升任为益州太守,他还是像过去一样清简节约。他与少数民族交流时,总是竭诚相待,所以南方少数民族非常爱戴和信赖他。
刘备平定蜀地后,征召董和担任掌军中郎将,跟军师将军诸葛亮一同主管左将军大司马府中的事宜,出谋划策,结交下深厚的交情。自从董和任官享受俸禄以来,对外治理边疆少数民族,对内平衡国家大事,二十多年,临终之时家中没有值得一石粮食的财产。诸葛亮后来担任丞相,告诫群臣说:“参与国家政事应该集思广益,如果计较很小的事情,就会难以互相沟通,旷日持久,就会带来损失。能够互相沟通消息而调和折中,就如同丢弃破鞋而获得珠玉宝石,但人心苦于不能除尽这些小事,只有徐元直处理这些事情不糊涂,再加上董幼宰在朝中参政七年,遇到不周到的事情,哪怕往返十次都前来相告,如果大家能做到徐元直的十分之一,像董幼宰那样殷勤恳切,为国尽忠,那我的过错就会少很多了。”又说:“过去我和崔州平结交时,经常听到他的得失评论,后来跟徐元直交往,总是受到他的启发教诲,之前跟董幼宰共同处理政事,他总是言则尽意,后来与胡伟度共事,经常听到他有劝谏之言,我虽然天资鄙陋执拗,不能完全采纳他们的意见,但和这四个人始终保持友好相处,这也证明他们不怀疑直言的好处啊。”诸葛亮就是像这样深切的追思董和。
刘巴字子初,是零陵郡烝阳人。年少时就很知名,荆州牧刘表接连征召他,再等到他被推举为茂才,他都没有就任。刘表去世后,曹操征讨荆州,刘备逃奔到江南,荆、楚之地的士人都像云一样追随刘备,而刘巴往北拜谒曹操,曹操征召他为掾吏,让他招纳长沙、零陵、桂阳之地的人。正值刘备占有了这三个郡,刘巴不能返回复命,就远赴交趾郡,刘备心中非常怨恨。
刘巴又从交趾郡到了蜀地。不久,刘备平定益州,刘巴前去负罪道歉,刘备没有责怪他。而诸葛孔明多次称赞举荐他,刘备就征召他担任左将军西曹掾。建安二十四年,刘备被推举为汉中王,刘巴担任尚书,后来代替法正担任尚书令。他行为清廉节俭,没有置办产业,又自认为不是一开始就归附刘备的,心中害怕受到猜疑,就恭敬寡言,退朝之后也不私下结交大臣,不是公事就不加以评论。刘备称帝之后,向皇天上帝后土和神衹昭告,凡事文书诏令,都是刘巴所撰写的。刘巴在章武二年去世,去世后,魏朝的尚书仆射陈群给丞相诸葛亮写信,问到刘巴的消息,称呼他是刘君的子初,对刘巴非常敬重。
马良字季场,是襄阳郡宜城人。家中兄弟五人,都很有才名,乡里有流传他们的俗语:“马氏五常,白眉最良。”马良的眉中有白毛,所以用白梅称呼他。刘备兼领荆州牧时,征召他担任从事。等到刘备进入蜀地,诸葛亮也随后前往,马良留守荆州,给诸葛亮写信说:“得知雒城已经攻克,这是上天的福祉。尊兄您顺应天时,把握时机,辅佐光大国家事业,智慧的光芒已经显现。能灵活地运用思维,智慧地审查,明确地判断,应该在此时挑选人才,符合时势。如果能高瞻远瞩,仁德达于上天,使世人都能聆听,使世人服于道义。用高妙的音律纠正郑、卫的淫声,有利于各项事务,不互相侵扰,这是管弦演奏的极致,是俞伯牙和师旷的协调,虽然我不是钟子期,但又怎么能不击节叫好呢?”刘备征召马良为左将军掾。
后来,马良奉命出使吴国,马良对诸葛亮说:“现在我奉国命协调两国关系,希望您能为我介绍孙将军。”诸葛亮说:“您尝试着自己写文书。”马良就起草文书说:“本国国君派属官马良前来沟通交好,以发扬光大昆吾、豕韦的功业。来人是吉士,曾经担任荆楚之地的县令,很少有造次的举动,但有周全的美德,希望能屈尊接纳,以使他完成使命。”孙权后来非常恭敬的接待他。
刘备登基即位后,任命马良为侍中。等到东征吴国,刘备派马良进入武陵郡,招揽五溪之地的少数民族,少数民族首领都接受印信封号,听从马良的指派。适逢刘备在夷陵战败,马良也遇害身死。刘备就任命马良的儿子马秉为骑都尉。
马良的弟弟马谡,字幼常,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进入蜀地,担任绵竹、成都县令、越隽太守。他才能气量超过常人,喜好谈论军中大事,丞相诸葛亮对他非常器重。刘备临去世时,对诸葛亮说:“马谡言过其实,不能大用,您要好好观察。”诸葛亮依然不在意这些话,任命马谡为参军,每次召见马谡谈论,经常从白天持续到夜间。
建兴六年,诸葛亮率军出兵祁山,当时有老将魏延、吴壹等人,商议的人都认为应该让他们作为先锋,而诸葛亮违背众意,提拔马谡,让他统帅大军在前开锋,与魏朝将领张郃在街亭交战,马谡被张郃攻破,士兵离散。诸葛亮进兵没有据守之地,就率军返回汉中。马谡被收押下狱,被处死刑,诸葛亮为他流泪。马良去世时年仅三十六岁,马谡去世时三十九岁。
陈震,字孝起,南阳郡人。刘备兼任冀州牧时,征召他担任从事,管理各郡,后来跟随刘备进入蜀地。蜀地平定后,他被任命为蜀郡北部都尉,因姓名改换,改为汶山太守,后来转任为犍为太守。建兴三年,她入朝被任命为尚书,后升任为尚书令,奉命出使东吴。建兴七年,孙权登基称帝,刘备任命陈震为卫尉,前往东吴祝贺孙权登基。诸葛亮给兄长诸葛瑾写信说:“孝起性情忠厚纯正,老而坚定,他能有助于两国关系的和谐融洽,是非常可贵的。”陈震进入东吴国界,在给吴国守关官员的文书上说:“吴蜀两国,使者往来,冠盖相望,两相结盟交好。尊敬的国主应保住国运,祷告上天接受符命,开疆拓土,天下响应,各有归依。在这样的形势之下,同心协力征讨国贼,那什么样的敌寇不能消灭呢?我蜀国的君臣,引领仰望,欣慰有所依赖。陈震不才,得以充当使节,奉命延续两国友好关系,踏上贵国边界就十分雀跃,就如同回到家中。献子前往鲁国,触犯人家忌讳,《春秋》中讥讽他。如果有不周到之处,希望您务必提醒,以使我能适应贵国风情。现在我要张开外交大臣的旌节昭告众人,各自盟市。顺流而下,乘船快行,各国典章制度有所不同,我担心有所违背,希望能多加教导,指示我应如何做。”陈震到了武昌,孙权与陈震升坛歃血盟誓,划分两国势力范围,划徐州、豫州、青州、幽州四州土地归属东吴,并州、凉州、冀州、广州归属蜀国,其中的四州共同所辖土地,则以函谷关为界平分。陈震返回后,刘备封他为城阳亭侯。建兴九年,都户李平因诬告诸葛亮被废为平民,诸葛亮给长史蒋琬、侍中董允写信说:“孝起之前临出发到吴国时,曾告诉我李平的心中有奸诈,他的同乡之人都认为不可亲近。我认为有奸诈之意的,只需不去触犯罢了,想不到他还有苏秦、张仪那样出其不意之时,这事应该让孝起知道。”建兴十三年,陈震去世,他的儿子陈济继承爵位。
董允字休昭,是掌军中郎将董和的儿子。刘备册立太子,董允被选拔为舍人,升任为洗马。后主刘禅继承皇位,董允升任黄门侍郎。丞相诸葛亮将要北征,住在汉中,心中忧虑后主刘禅年轻,不能辨别是非好坏,又因为董允持心公正,想要让他担任宫中辅佐之事。诸葛亮上书说:“侍中郭攸之、费祎、侍郎董允等人,是先帝选拔出来留给陛下的,至于斟酌损益,劝谏忠正之言就是他们的职责。我认为宫中的事无论大小,都能咨询他们,一定能弥补缺漏,有所助益。如果没有修养德行的言论,那就斩杀董允等人,以表示他们的怠慢。”诸葛亮不久就请任命费祎为参军,升任董允为侍中,兼任虎贲中郎将,统领宿卫亲兵。郭攸之的性格向来和顺,只是后备官员而已。向皇帝进言的责任,就是董允的专职。董允为人处世,防患于未然,能竭尽匡扶正气的事理。后主刘禅经常想要采选美女充实后宫,董允认为古代的天子后妃之人不过十二人,现在妃嫔已经具备,不应该再增加,始终坚持没有听从命令。后主刘禅也对他更加敬重忌惮。尚书令蒋琬兼任益州刺史,上书想要让位给费祎和董允,又上表说:“董允在宫内任职多年,辅佐王室,应该赏赐爵位封土,以褒奖他的功劳。”董允坚决推辞没有接受,后主刘禅渐渐长成,宠爱宦官黄皓,黄皓就阿谀献媚,想要攀登高位。董允经常对上正色批评皇帝过失,对下多次责备黄皓。黄皓畏惧董允,不敢惹是生非,在董允在世之时,黄皓的官职也不过是黄门丞而已。
董允曾经和尚书令费祎、中典军胡济等人共同相约游乐宴饮,车马已经备好,而郎中襄阳人董恢前来向董允请教。董恢年少,官职低微,看到董允即将出门,犹豫片刻就起身求去,董允没有答应,说:“本来我之所以外出,是想要跟喜好相同的人游乐交谈,现在您已屈尊来访,正要展开深谈阔论,放弃这里的谈话,到那边去宴饮,那就不像话了。”就下令解开车马,费祎等人也停车不出行。董允坚守正道,礼贤下士,大概都是这样的事情。延熙六年,董允加封辅国将军。七年,以侍中身份兼任尚书令,为大将军费祎做副手。延熙九年去世。
陈衹接替董允担任侍中,与黄皓相互勾结,黄浩就开始干预政事。陈衹去世后,黄皓从黄门令升任为中常侍、奉车都尉,玩弄权术,建立威势,最终导致国家灭亡。蜀地百姓没有不追思董允的。等到邓艾到了蜀地,得知黄皓的奸险狡诈,将他收押,将要处死,而黄皓重金贿赂邓艾左右侍从,得以免于一死。
陈衹字奉宗,汝南人,是许靖兄长的外孙。年少时父亲就去世,在许靖家中长大。长到二十岁时就已经出名,渐渐升至选曹郎,他矜持严厉,很有威严,擅长多种技艺,懂得旁门左道,费祎对他感到惊异,所以越级提拔让他接替董允担任内侍。吕乂去世后,陈衹又以侍中身份兼任尚书令,加官镇军将军,大将军姜维虽然官职在陈衹之上,但经常在外统军,很少参与朝政。陈衹对上逢迎皇上所好,对下结交宦官奸臣,深受皇帝信赖宠幸,权势超过姜维。他在景耀元年去世后,后主刘禅非常悲痛,一提到他就流泪,就下诏说:“陈衹在他的官位上,以柔和温顺为准则,处理事务很有条理,和气忠义,有利于各项事务,所以政绩非常鲜明。但天不假年,朕非常悲痛,如果能纪念或和他进行交流,那就是在他去世后加以美好的谥号,谥号为‘忠侯’。”于是赏赐陈衹的儿子陈粲爵位为关内侯,提拔陈衹的次子陈裕为黄门侍郎。自从陈衹得到宠幸,后主刘禅对董允的怨念越加深厚,说董允轻视他人,这都是陈衹阿谀媚上,黄皓挑拨离间,使后主渐渐形成这样的想法。董允的孙子董宏,在晋代担任巴西太守。
吕乂,字季杨,是南阳郡人。他的父亲吕常,送原先的将军刘焉进入蜀地,因正值官路堵塞,所以不能返回。吕乂从小父亲就去世了,喜好读书弹琴。当初刘备平定益州,设置盐府校尉,管理盐铁的财政收益,后来校尉王连请吕乂和南阳人杜褀、南乡人刘幹等人共同担任典曹都尉。吕乂又升迁为新都、绵竹的县令,他心怀仁厚,体恤百姓,百姓都称赞他,属于本州各县城的首位。后来升任为巴西太守。丞相诸葛亮连年出征,征调各州郡的粮草士兵,大多地方都不能按时上交,吕乂招募五千士兵送到诸葛亮处,他对这些人进行慰问,讲明道理,并加以监管约束,这些人中没有逃跑的。后来调任为汉中太守,兼任父农,负责供应军需粮草。诸葛亮去世后,吕乂又多次升迁为广汉、蜀郡太守。蜀郡是都城之地,人数众多,又在诸葛亮死后,士兵有很多逃亡的,又有冒领士兵领军饷的,奸诈之事层出不穷。吕乂到任之后进行防范禁止,对士兵们劝导宽慰,几年之间,那些脱了军籍自愿出来的有一万多人。后来吕乂入朝担任尚书,接替董允担任尚书令,众多公事都不存留,门前没有停留的宾客。吕乂先后在朝廷内外任职,修身养性,勤俭节约,恭敬谦卑沉默少言,处理政事简约而不繁琐,所以众人称赞他清明能干。但他用法严酷,喜好任用文官俗吏,所以虽然身居高位,各县对他的评价并不是太好。吕乂在延熙十四年去世。他的儿子吕辰在景耀年间担任成都令。吕辰的弟弟吕雅,专任谒者。吕雅清正威严,很有文采,就著写了《格论》十五篇。
杜褀曾担任过郡守、将军、大将军司马,刘幹做官到巴西太守,都和吕乂有交情,在当时也很有名声,而在节俭朴素,遵纪守法上比不上吕乂。
评曰:董和亲身力行节俭,刘巴行为清正有风范,马良忠贞笃实,在当时都称为美好的士人,陈震忠正恪守,老而坚定,董允匡扶君主,讲求正义,他们都是蜀国的良臣。吕乂在郡上任官被称赞,在朝中任职却名声受损,也是仅次于黄、薛等人。
上一节:第八章-许麋孙简伊秦传
下一节:第十章-刘彭廖李刘魏杨传